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: Joanna Ho
    Joanna Ho
  • 6月6日
  • 讀畢需時 1 分鐘


ree

要放下session plan


放下自己的期望和結果原來不易



我習慣聽返自己的session 作reflection


也為下節planning


有一次 我聽返自己個session


我感覺自己像個導演


我充滿期望和想做的


希望其他人合力為我做好這台戲


我很慚愧 原來自己是這樣子的



有時好想改變,幫人變好


但是否她真的需要❓



然後我再次返返去一個問題


我究竟要做啲乜


治療啲咩?



然後我逐漸明白到🥹


「音樂治療是一個過程,不只看著結果」


音樂給予人不同感受經歷


人嘅需要唔係一個單一嘅答案


亦都受着好多唔同嘅因素一直會有變化


反而我覺得自己工作應該


用音樂盡力貼近滿足她的目標


和更重視她當刻的需要


讓音樂完成在她身心靈上的工作


我也不必糾結於「改變」和「結果」


最重要是過程。



然後原來我呢個搵答案嘅過程


亦都係一個「過程」


冇得急


同唔同嘅人傾、學習


自己經歷、睇書、工作📖🎶🚗



慢慢塑造呢一個答案


塑造呢一個我自己嘅答案


呢一個答案相信


亦都會一直咁樣隨着我嘅經歷再慢慢有變化


再慢慢同唔同嘅人一齊工作💪🏻



如果你有看畢文字 我好想感謝你默默支持🫶🏻🥹



 
 
 



適逢 世界音樂治療週 ,我也分享一下近期的一些小組🫢🥰



感謝天水圍一間智障人士院舍的邀請


我能在這裡和他們玩玩音樂🥰


進行音樂治療小組


雖然只是短短的節數


但我真的享受當中的過程


//


這段時間 經過不斷的反思與學習


慢慢又有領悟:



「音樂治療過程中


不是一個演繹、也不是一個課堂


更多是一起感受音樂、無間斷的互動回應」



用心感受、聆聽音樂、靜聽對象的表達


以音樂回應需要 例如是情緒抒發、社交相處、在音樂中得自信、能被聆聽、甚或動動身體腦袋等等



由Hello Song 、動動身體、合奏、打鼓、唱歌


帶著大家一起感受音樂


讓音樂發揮它的作用,滿足不同需要



^相片已得院舍同意使用✅



 
 
 
  • 作家相片: Joanna Ho
    Joanna Ho
  • 4月25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ree

最近完成了一個親子小組,🧑‍🧒


對象是輕至中度智障青少年與他們的父母。


跟以往做過的親子小組不一樣,


除了是年齡與對象不一樣、


小組目標不一樣。


而完成後,小組帶給我的感受和滿足也很多。



親子關係;我曾經都分別與兒子,跟他們的父母工作過,但一同在音樂治療裏就是第一次。在音樂治療裡,我看見每對親子的不一樣,即使是手搭手打鼓,看到不同的關係互動,也讓他們重拾親子關係的親密感。💕



彼此互助;在音樂治療裡,我看見大家聆聽彼此的音樂和歌聲,互相感受,在討論分享中,互相勉勵支持。👂



支持環境;在音樂治療裡,我盡量提供包容度高的空間予參與者,音樂裡沒對錯,與生俱來的音樂感,讓他們在這裡有安全的空間表達與參與,也看到他們越來越自在的參與表達。🗣️



音樂媒介;即使是言語未能表達,或不習慣以言語表達的人,樂器也予他們多一個選擇,就是言語外的表達方式。🎶



學習聆聽;要平靜思緒聆聽不易,每個人也要學,包括照顧者,音樂予人聆聽的機會,對兒子的覺察、對自己的覺察、也讓人思緒平靜下來。🧘‍♀️



親身感受;4節時間不多,我選擇在過程中,不時停下來解釋、詢問大家感受。當下是想讓他們更認識音樂治療與背後目標,不趕的確定大家明白;在第三、四節,基本上我也沒跟計劃而行。現在回想來,過程中的稍停也讓我更適應大家當刻的狀態,按著狀況即時調整,慢慢與大家同步。⏸️



好好記錄自己的工作,除了怕自己忘記,也想給自己更多信心。幸福是能以音樂與不同人相遇,我看到不同關係互動的美好,也能支持正經歷不同困難的人。💕🫶🏻



感恩🫶🏻🥹



 
 
 

愛音樂.詠恩創作室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 

bottom of page